細胞學堂 | 外泌體提取、鑒定方法
外泌體(Exosome) 指包含了復雜RNA和蛋白質(zhì)的膜性囊泡,其直徑在30-150nm左右。存在于所有生物體液中,包括血液、唾液、尿液、滑液、羊水、乳汁、細胞培養(yǎng)液等。不論是正常細胞還是腫瘤細胞,都能夠產(chǎn)生外泌體。
外泌體富含膽固醇和鞘磷脂,具有脂質(zhì)雙分子層結構;此外,外泌體還含有蛋白質(zhì)和核酸。不同細胞來源的外泌體中所含有的生物分子具有細胞種屬特異性,其外泌體特異性與來源細胞相符合。
外泌體提取方法
● 超速離心法:
目前外泌體分離的金標準,且為外泌體提取的最常用方法,方法成熟,適用于大體積樣本。
● 沉淀法:
操作簡單,快速,回收率高。
● 超濾法:
操作簡單省時,可在低轉(zhuǎn)速下得到外泌體,不影響外泌體的生物活性。
● 親和層析法:
保證外泌體形態(tài)完整,特異性高,操作簡單,無需特殊昂貴的儀器設備。
上述幾種方法,方法一、二、三提取的純度不夠,方法四提取的量不夠,我們可以將這兩組方法綜合起來,先用方法一、方法二、方法三粗略提取外泌體,再用方法四提純外泌體。
外泌體獲取
樣本類型 | 樣本體積 | NTA顆粒數(shù)(Particles/mL) |
粒徑分布nm | 蛋白量(ug) |
細胞上清 | 1mL | 108-109 | 90-130 | ~10 |
血液 | 1mL | 1010-1011 | 60-100 | 200-400 |
外泌體鑒定
據(jù)國際細胞外囊泡學會(ISEV)在2014年的提議,外泌體鑒定3個標志:透射電鏡(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,TEM)、粒徑(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, NTA)、蛋白標志物(Western Blot, WB)。
TEM:
外泌體透射電鏡分辨率為0.1~0.2nm,適合外泌體雙層囊膜超微結構觀察,可觀測樣本中是否存在外泌體樣結構(通常為茶托型或一側(cè)凹陷的半球形,如圖1),同時可測量外泌體大小。
圖1. 電鏡下的外泌體結構
NTA:
該方法能保證外泌體原始狀態(tài)、檢測速度快,檢測后能提供外泌體粒徑和濃度信息。
WB:
外泌體Western blot檢測可含內(nèi)參檢測,外泌體中的β-Actin的表達豐度相對于正常細胞樣品中的較低,外泌體WB檢測時可能會檢測不到任何條帶或者條帶微弱。
外泌體應用
1、外泌體作為藥物載體,實現(xiàn)靶向給藥。外泌體具有負載“貨物“并將其傳遞給靶細胞的能力, 可用于細胞間通訊,尤其是遠距離通訊。以外泌體作為藥物轉(zhuǎn)運載體,具有免疫源性低、運輸效率高、穩(wěn)定性好和靶向性強以及能跨越血腦屏障等獨特優(yōu)勢。外泌體也適合遞送各種化學物質(zhì)、蛋白質(zhì)、核酸等。Buller B等將負載 miR-146的外泌體注射至患有角質(zhì)細胞瘤小鼠的腫瘤部位,發(fā)現(xiàn)miR-NAs有效的抑制了腫瘤的生長。
2、疾病診斷的分子標志物。不同疾病的不同類型細胞都能分泌含有不同miRNAs和RNAs的外泌體,使得從病人的體液中分離外泌體作為疾病診斷成為可能,尤其在腫瘤診斷中。除此之外,外泌體還可以應用于非腫瘤疾病的診斷。Welker M W等研究發(fā)現(xiàn)血清外泌體CD81可能是慢性丙型肝炎診斷的潛在蛋白標志物。
3、促進組織修復和再生。近年的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干細胞來源外泌體是干細胞旁分泌活動的一種重要方式,可介導其促進組織再生。Chen等發(fā)現(xiàn),ADSCs-exo 的聯(lián)合治療可減少大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梗死面積,促進神經(jīng)功能恢復。ADSCs-exo可以避免干細胞治療的免疫排斥、倫理問題等缺點,且具有高穩(wěn)定性、易于儲存、無需增殖、便于定量使用等優(yōu)勢,與單一的細胞因子比較,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更大的組織再生潛能。
參考文獻
[1] 吳金恩, 丁軍濤. 外泌體生物學功能及應用研究進展[J]. 動物醫(yī)學進展, 2016, 37(12):5.
[2] 陳筑昕. 脂肪干細胞來源外泌體促進組織修復的應用進展[J]. 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, 2018, 14(4):4.
[3] Katakowski M , Buller B , Zheng X , et al. Exosomes from marrow stromal cells expressing miR-146b inhibit glioma growth[J]. Cancer Letters, 2013, 335(1):201-204.
[4] Lv L L , Cao Y H , Pan M M , et al. CD2AP mRNA in urinary exosome as biomarker of kidney disease[J]. Clinica Chimica Acta, 2014, 428:26-31.
[5] Chen KH, Chen CH, Wallace CG, et al.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xenogeneic adipose-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(ADMSC) and ADMSC -derived exosomes markedly reduced brain infarct volume and preserved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rat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[J]. Oncotarget,2016,7(46):74537-74556.